福園怎麽樣(福沾沾卡)
來源:銀川新聞網
今年,興慶區銀古路街道福園社區在祈福巷修建了一條以“失落的高泰廟”為主題的精神文化長廊。
11月18日上午,記者在陽光麗景B區東側的祈福巷注意到,牆上的一幅畫生動地展示了紅花鄉原高泰寺生產隊的村民是如何從土坯房住進二層小樓,再改成如今的高樓大廈的。
據了解,上世紀90年代,紅花鄉高泰廟共有12個生產隊,東臨友愛中心路,西接清河街,南接銀橫路,北接上海路,麵積3400多平方公裏。從2014年開始,生產隊逐漸改成村委會、居委會,直到社區建設完成。村民們搬出了土坯房,住進了樓房,生活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張是福園小區的老住戶,今年62歲。她從出生起就是紅花鄉原高泰四隊的村民。她告訴記者,隨著生活的發展,舊時光已經漸漸淡去,但現在看到文化長廊裏的內容,又把舊時光帶了回來,讓她深有感觸。
68歲的趙光興可以算是“老高泰廟人”了。在這裏生活了40年,他深深地感受到生活是如何一步步變好的。“我在1980年來到這裏。那時候路很難走,一下雨就泥濘不堪。經過一步步的改造,現在的環境還是挺好的。”趙廣興說。
興慶區路街道富源社區黨委書記丁莎莎告訴記者,目前,富源社區轄區內的7個社區覆蓋了紅花鄉高泰寺12個生產隊近3000名村民。今年在街道的支持下,富源社區建成了這條文化長廊,牆繪和文化展示已經完成。
“高泰廟”已經成為曆史,但幾代村民仍住在這裏。我相信,通過這種形式,人們可以在內心有一種沉澱,記住他們的辛酸經曆和甜蜜的思念,更好地享受今天的美好與和諧。
記者殷悅邵雲峰
[責任編輯:傅洋]
本文來自【銀川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國家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傳播服務。
ID:jrtt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